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报刊轶事 - 乱世枭雄:《申报》与北洋军阀头子

民国乱世,枭雄辈出,连年混战,中华大地狼烟四起。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土崩瓦解,中国就此陷入了一个持续十余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原先依附于北洋军阀的各地军阀也纷纷裂土称雄,他们分布在中国各地,有的控制着一两个地区,有的控制着一个省,而势力强大的则控制着两三个省。《申报》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通过对这段混战时期的关注,让后人对这些军阀的传奇人生有了更详实的了解。

 
铮铮爱国心——“六不总理”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民国时期政治家,被称为“北洋之虎”,为皖系军阀首领。他帮助袁世凯练北洋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段祺瑞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还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段祺瑞的官有多大?在蒋介石一统天下之前的民国初年,除了袁世凯,民国还有四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再加上一个大元帅张作霖 ,谁也比不上段祺瑞这个国务总理的权势更大。“北京电 豫料熊希龄辞职邀准后,陆军总长段祺瑞将署理国务总理,周自齐将任财政总长,梁士诒将任交通

总长。1914.02.03申报 2版译电。”况且他还当过“总执政”。总执政是什么官?那就是换了名的总统!

 

 即便官大,但段祺瑞确实是难得清廉的官,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在物欲横流、无官不贪 的民国时期,他是个官场的另类。

但世人对段祺瑞褒贬不一。因在段祺瑞任下的1926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军警屠杀爱国请愿学生。不管是不是段祺瑞的指使 ,领导责任却是跑不掉的,此事也成为其一生最大的污点。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 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 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当学生游 行队伍到北京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 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射击,顿时血肉横飞,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200余人受伤。北京 昨各界调查、为卫队击死者、男屍有姓氏十九名、黄日葵、宋昭世、时长福、陈桂生、王庆馀、赵从愚……1926.03.22申报4版本館要电。”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段祺瑞因此被定格在屠杀民众的封建军阀形象上。”

“本埠各团体对北京血案极为愤激、昨日各校学生有出校演讲者、惟态度和平、尚无风潮、兹将各种情形、分誌如下...1926.03.22申报13版各 界对北京血案之愤激。”

“学总会请愿二商会 全国学生总会……请愿对北京流血案,一致合作,其函云,段政府媚外残民,惨杀爱国同胞,都门之下,死伤山积。各界援助北京惨案。1926.03.23 申报13版。”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1934年春天,段祺瑞胃溃疡发作,引起胃部出血,被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段祺瑞身体虚弱,医生家人纷纷劝他开荤,以加强营养,段祺瑞断然拒绝:“人可死,荤绝不能开!”作为当时的一名政治人物,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在对待“二十一条”和日本人的态度上,段祺瑞也展示出一个爱国军人气度。1915年日本以赞助复辟帝制为诱饵想袁提出卖国“二十一条”,袁世凯周 围许多要员主张对日妥协。但在2月1日,段祺瑞以陆军总长身份领衔19个省将军致电北洋政府,表示反对。“谓有图破坏中国之安全者,必以死力拒之。中国虽弱然国民将群体殉国。”并在5月8日独特异议,主张动员军队以强硬态度对待日本。虽被袁拒绝,但段祺瑞作为一名军人的浩然气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段祺瑞在下野之后,即使在生活困难之时也未动摇其对日本的态度。1926年,段祺瑞退出政坛后,曾长期寓居天津租界。此时,他成了日本人拉拢的对象。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数次到天津,秘密会晤段祺瑞,请段出面组织华北政府,日本愿以全力支持。但遭到了段祺瑞的严辞拒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企图在占领我东三省之后继而控制整个华北地区,为了谋划组织华北傀儡政权,日本人在京津两地物色代理人,最后将目标锁定在段祺瑞身上。以日本人的眼光,段祺瑞虽退隐后无权无势,但若能在傀儡政权中挂名,其影响不可小觑。段祺瑞认定,自己一旦出来做汉奸,便会落得千古骂名,遗臭万年,但他又不敢断然拒绝日本人的要求,怕遭不测之祸。无奈之下,年近古稀的段祺瑞拖着衰病之躯,以“腿疾多病”、“女儿在上海读书”为借口,1933年1月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开始了人生最后3年的岁月。“段祺瑞氏公子宏业,业於前日由津到沪,省视父病,并报吿华北近状据段宅息,段祺瑞氏病体已渐康复。1933.05.07申报12版段祺瑞病体较愈。”

段祺瑞看清了日本人的真实嘴脸,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抗日态度。来到上海之后,他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爱国朝野一致,救国惟有自救耳。”

但日寇仍不死心,仍想引诱他出山搞华北五省自治。不久,日寇在天津成立所谓“中日密教会”,谎称段祺瑞为会长,更有人假借他的名义四处活动,组织便衣队,扰乱社会治安,助纣为虐。段祺瑞虽在上海,可消息渠道既多又快,深感倘若谣言四处传播,危害必大。于是他致电王揖唐、曾毓隽等,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余养 疴海上,不问世事。目下华北局势严重,恐有假借名义,为轨外行动者,殊非爱国之道。盼诸弟严密访察,告知地方当局,严加制止。”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复发,胃部出血不止,11月2日晚在上海宏恩医院去世,时年71岁。在弥留之际,段祺瑞留下亲笔遗嘱,说道:“ 余年已七十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国虽危弱,必有复兴之望。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 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 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首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吴佩孚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中国山东蓬莱人,北洋军阀中曾经为实力最雄厚的军阀之一,开封等中原重要城市直系军阀的首领。

民国初期,“吴佩孚”这三个字,《申报》上隔三岔五地就会出现。一代枭雄袁世凯在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近3个月后,1916年6月病亡,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直、奉、皖等派系。为掌控北京中央政权,各派逐鹿日渐激烈。1920年吴佩孚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权倾中央。1922年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48岁的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使张作霖12万人的奉军败北山海关外。赫赫武功让吴佩孚声名鹊起。这个有着“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的直系军阀被当称为

“中国最强者”,于1924年9月8日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除了军事方面的才华令人称道,吴佩孚还是北洋军阀中最赫赫军工的爱国将领。他早年曾亲眼见到日本军舰炮击蓬莱阁,使中华名胜古迹毁于一旦。心 中悲愤难当,心里下定决心:将来有朝一日,一定要率兵统一旧河山,驱逐倭寇。

吴佩孚的这种“驱逐倭寇”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五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 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顾维钧等5人作为全权代表出席和会。“一月二十八日里昂电云,今日中国代表王正廷、顾维钧与日本代表关于山东问题 大有辩论,先是五国代表於今晨开秘密会议,中国代表以请托得列席自顾使论及中国事情而后争论。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1919.02.04申报7版。”吴佩孚以一师之长,电告顾维钧在 会议上阐明中国对山东不容分辩的主权。在吴佩孚的坚决支持和顾维钧的英勇斗争下,中国代表团毅然做出不在和约上签字的“拒签”决定。

“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掀起“罢课、罢工、罢市”的群众爱国主义高潮。“北京中等以上学生酝酿罢课已久,昨日起专门以上各 学校已一律实行罢课,在西郊之清华学校及外人所办之汇文大学亦一致行动……期以有秩序之举动达救国之目的。京学界重行罢课1919.05.22申报7版。”

吴佩孚率北洋第三师自湖南衡阳前线连发数电致总统徐世昌和全国各界,公开站在爱国群众一边,反对北洋政府镇压人民,并请求政府对外抗 争,对内召开国民大会,力争收回青岛。他大声疾呼:“此次外交失败,学生开会力争,全国一致,不约而同。民众民气,概可想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学生乎?……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既非争权利势中,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1919.06.13申报4版公电。”吴佩孚要求立即放学生,收回青岛。请政府对日宣战,愿效前驱。

6月16日,吴佩孚痛斥巴黎和会的荒谬决定,反对在和约上签字,主张以武力为后盾,移师对外。“北京电吴佩孚电拒签字,政府去电解释,吴续电日果决心。1919.06.23申报3版专电。”6月24日,吴佩孚再致电国务院,以表决心。

6月27日,据《申报》记载,吴佩孚再次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爱国学生:“学生又何苦越职干政,自取咎戾?如必谓民气可抑,众口可缄,窃恐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吴佩 孚是山东人,对山东问题更加关心,他联络山东籍军官致电北洋政府,指出:“日人此次争执青岛,其意不止青岛,其将来有希望大于青岛数万倍者”。他要求政府“释放学生, ‘惩办国贼’,‘坚持到底,万勿签字’”。

6月30日,吴佩孚发出要电,指出:“他国加入协约皆获利益,我国加入协约反受损失,揆谐公理岂得平乎?” 7月1日,吴佩孚联合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7月13日,吴佩孚再次通电反对补签和约:“此后如再有勾串外人,仍请签字割地者,以卖国论,”“日人对华,向 用威吓手段,我政府应镇静对待,勿为所屈”。

1919年11月,日本人挑起“福州事件”。吴佩孚即通电各省:“日人在福州殴击学生,戕杀军警,并枪伤美教员,似此野蛮举动,轻视我国,蔑视友邦 ,不惟我国士民大动公愤,即各友邦,亦咸不直日人所为,……军人只顾内争,不能卫国保民,此对国军二字,未免有愧色矣。师长(吴自称)自上年罢战主和,即为息争御侮起见,国体所关,民命尤重,闻此噩耗,义愤填胸,谨厉戎行,愿为外交后盾。”

1920年1月19日,日使小幡酉吉奉本国训令,向北洋政府外交部提出山东问题交涉案。要求中日直接交涉,并发正式通牒,逼北洋政府就范。吴佩孚再次打破了北洋军界的沉寂,首当抗日先锋。他上书大总统徐世昌,请他完全拒绝日人关于鲁案直接交涉的照会和阴谋,并严正指出:“今我政府若与之直 接交涉,国体何存?人格安在?我国民不惜以牺牲流血之价值,仅博此拒签之余地,若政府遽与直接交涉,是不啻与国民宣战也”。吴佩孚还调动、联合直系诸将领,呈文国务总 理靳云鹏,请其“拒绝直接交涉,驳还日牒,以释群疑,而定人心”。由于吴佩孚的坚决抗争,北洋政府终于未敢直接与日本交涉。吴佩孚的这些爱国事迹都被旧上海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一一记载了下来,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吴佩孚身陷虎穴,他决心抗日到底,不惜以身殉国。1937年8月27日,当过民国代总理的江朝宗在北平组织了“治安维持会”并任会长。9月1日,江朝宗拜访吴佩孚。吴佩孚当面责骂江朝宗:“你的年纪比我大,还要落水当汉奸,受万世之唾骂!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是为贼。从今以后,请别上我这儿来!”

1939年12月,吴佩孚于北平因吃羊肉饺子引发牙痛,由一日籍牙医师替其拔牙,引发感染,12月4日逝世。坊间有传闻吴佩孚可能是因为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而被谋杀。

 民国军阀是在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义上归属“中央政府”领导,但他们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的势力,在其势力强大时即成为当时中国的正式主导政府(即北洋政府)。乱世出英雄,段祺瑞和吴佩孚作为当时军阀中的重要人物,与北洋军阀的其他巨头相比,难得是清廉一生,拥有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透过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老报纸《申报》,重温了乱世枭雄段祺瑞和吴佩孚的传奇人生,从而了解到了旧闻里折射出的民国历史。读者如需知晓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的内容,请访问《申报》网络电子版,青苹果数据中心还将提供《申报》专题数据库定制。

版权所有: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我公司保留所有文章所有权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