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在旧上海上层人士泛开,之后普及到平民百姓,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流行元素,也成为我们今天回味历史,见证历史的重要材料,它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了旧社会中国的面貌与精神。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诞生了,同时也宣告着一种全新的时尚横空出世。
清朝末年,照相技术传入中国,一时风靡全国,上至最高统治者,下到普通百姓,以拍照自娱者大有人在。慈禧太后晚年在她的宫禁园林中曾经化装照相,她 扮成观音,李莲英扮成善财童子,其他人也各自分派了角色;袁世凯在他的彰德府邸中,穿得如同钓翁一般拍照取乐,他甚至还将此照在上海出版的《东方杂志 》上发表。
图为《申报》1946年10月31日载《民国十六年十二月一日主席大婚留影》一文,载孙先生大婚与夫
人宋庆龄合影。《申报》中与照相相关的报道对上海社会生活的反映
照相自从传入上海之后,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一些优点,很快便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得以施展身手。多姿多彩的各类人像照片被许多人所钟爱,应用于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用化和市场化,使清末民初的上海照相业深深地融入了社会生活之中,发挥着某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申报》是中国历史上发行时间最久的报纸,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而早在《申报》创刊之季,便有相关照相的报道,1872年5月2日载《照相》一文,全文 如下:
启者本号照相比众不同,格外清明,倘贵客光顾者,请至三马路口,认明本招牌,庶不有误,其价格外公道,特此布告
三兴主人启
三月二十五日日
照相具有写实、便捷等优点,这使它很快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中得到了运用。首先人像照片使人们更准确、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容貌,进而在社会管理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验证身份的重要工具。照片还成为人们追求时尚和美丽的道具,成为寄寓情感的纪念品。由于照相具有这些优点,喜爱它的人越来越多 。在其他一些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清末民初的上海照相业完成了市场化,普及了顾客群。
照相问世之初,人们首先感兴趣的就是人物摄影,人物是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人像摄影一时还不具备推广的条件,所以 人像画师的经营尚无大碍。19世纪70年代的《申报》上,时常可以看到文人墨客为妓女或变相从事色情业的女书寓先生等的“小照”或“小影”题写的诗篇,有 的还附序,着力描绘当事人的容貌。《申报》在刊登这些作品时并不配发原图,读者也只能凭借文字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照相胜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价格逐步趋向低廉,而且能够批量印制,易于销售和普及。“照相楼”的后两句就描述了这种情况,“客人”为“探春” 而争相购取“佳人”的照片,这表明当时的照相馆已经能够批量印制照片,将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并且销路很好。照相的问世是艺术匠心与近代科学技术 相结合的结果,照片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具有近代工业产品的特征,能够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制作,可通过提高工艺来降低制作成本。虽然这一点在照相问世 之初并不明显,但却是照片与肖像画在本质上的区别。
由于上海照相一时风靡,《申报》上所载相关照相的广告繁多,现录一二于下。
《申报》1921年12月23日载《柯达照相公司创办照相学校》一文:
柯达照相公司,迩来在江西路六十四号,创办照相学校,三星期毕业,学费及材料用器费一概从免,该公司近又纷纷致函各代理公司及照相馆,请派人前往学 习云。
《申报》1924年4月19日载《美术照相之研究》一文:
南京路劳合路中华照相馆,内容精美,一切陈设均有美术观念,自新屋开幕以来,尤注重美术照相,帮新正以来前往摄影者甚多云。
《申报》1924年5月26日载《大批照相软片运到》一文:
本埠五洲药房,今由英国依尔神速名厂,运到照相软片数千卷,价廉物美,购者甚为踊跃云。
人们之所以钟爱照相,固然有着种种原因,但是照相能够使人娱乐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照相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一种时尚,一些时髦场合是不会缺少它的, 照相是上海这块宝地中时尚的一个重头戏。
清末民初,照相在上海的社会管理领域有了用武之地。作为强化治安的一项措施,租界巡捕房开始给犯人拍照存档。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报纸上就有巡捕房将照片用于给犯人验明正身以及备案的消息。
《申报》1886年1月11日载《镜中留影》一文:
昨晨,虹口捕房富捕头派捕,将满期应释之犯三名押赴老巡捕房,各照一相存案,闻一犯係偷窃小车者,余皆因争殴判押云。
同年2月1日载《犯人留影》一文:
前日虹口捕房将押期将满之犯人十一名带至老巡捕房,麦总巡查验之下,当将屡次肇事及犯窃之三人,各拍一照存留,遂送英公廨请黄太守分别取保开释。
从两则新闻的内容以及发生时间来看,它们很有可能是对同一件事的先后报道。给犯人拍照备案能够被《申报》冠以标题、作为社会新闻加以报道,可见这在 当时尚属罕见,而在十一名刑期将满的犯人中挑出三名来拍照备案,说明当时这种手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犯人,只是针对一部分社会危害较大的盗贼和惯犯。
与中国传统的画影图形相比,用照片来对号入座,验明人物的身份,准确程度和办案效率都会大为提高,警察当局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也是大势所趋。
到十九世纪中国社会流行的照相技术已有了很全面发展,西方人的流入同时对中国社会各种流行元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申报》1944年2月1日载《照相技术》一文:
东京三十一日中央社电 日本天然色照相技术之发明,业于日本富士胶卷公司之研究下完成,目下正逐步实现中。天然色照相为历年来世界各国所不断研究者 ,大东来战争爆发以前,德美两国对此咸有相当成绩,开战以来,德美两国之进步如何,惟不甚详。然吾人相信该公司研究部所发明者,决不亚于该两国。原来 天然色照相,须分解三色始能完成,今只须一枚胶卷而无须经分解三色,同时亦无须使用特殊机械,只用普通照相机即能摄影。
《申报》1946年8月31日载《中美电影技术合作 贝而派代表来华》一文:
国芝加哥贝而厂,为美国最著名之电影材料制造厂,近因电影技术设备之进步,攸关中国电化教育之推展,故对于中美电影技术合作问题,极端注意,除已委 托中国电影器材供应公司,为在华独家经理外,特派电化教育专家柯兰夫人为该厂驻远东总代表,关于在华设厂及电影技术合作问题,该总代表已与国防部电影 制片厂厂长罗静予,暨中国电影照相器材供应公司总经理寿景伟及京沪两地之电化教育专家极详尽讨论,一俟中国时局好转,此项中美电影技术合作之计划,即 可具体实现。
《申报》1932年6月17日载《毛玻璃法照相皮制版法》一文:
照相制版,为应用化学之一,摄底片为最重要之事,奈国人旧习,索重笔上工夫,多以修版为首要,而对于化学作用制版原理,不之注意,岂不是舍本求末乎 ,此亦制版无进步原因之一也,今试以毛玻璃照相铅此制版法之大概于左。
如一张彩色原稿,欲制七套颜色,则应先用分色镜干片摄成黄版红版蓝版黑版各一张,此种技术,明了干片,摄影冲曝者,即能为之。
将拍就之分色底片,置于镜头前之放大架上,如放大法,用毛玻璃拍成黄深红淡。
照相在旧上海上层人士泛开,之后普及到平民百姓,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流行元素,也成为我们今天回味历史,见证历史的重要材料,它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了旧 社会中国的面貌与精神。
版权所有: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我公司保留所有文章所有权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请联系我们。